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7的文章

驪歌響起的胃束帶手術

圖片
驪歌響起的胃束帶手術 時代的眼淚到處都有,曾經的輝煌也許很快的就會變成明日的黃花。 可調式胃束帶的概念起源自1979年,這個時候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減重手術一直都是胃隔間手術, 奧地利一位傑出的外科醫師Dr.Szinicz為了補足胃隔間手術的不足而捷出的 一個構想,並開始將其導入動物實的模型。在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的Lubomyr Kusmak醫師和瑞典的Peter Forsell醫師將其帶入臨床的人體實驗。1993年9月1日,比利時Mitiku醫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以腹腔鏡置放的可調式胃束帶。經過冗長的臨床實驗,美國FDA於2001年6月正式通過了以可調式胃束帶做為肥胖症的治療方法之一。 可調式胃束帶,就是以一個矽膠製的束帶以手術 的 方式將胃部的近端隔離出另一個小的胃囊,利用置放於皮下的基座以水來調整束帶的鬆緊度,宿以限制病患的進食,達到減輕體重的效果。 由於手術的可近性,安全性,可恢復性,以及看起來還不錯的短期減重效果,可調式胃束帶手術很快的接下胃隔間手術的火炬,在短時間內成為了全世界最流行的減重手術,甚至曾經在全球的減重手術佔比達到6成之多。 時間會考驗所有術式,隨著長期的追蹤成效陸續出現,除了少數的醫師的報告,大部份減重醫師發現其實胃束帶手術長期維持體重的效果就像其他單純限制型手術一樣並不符合減重手術的期待,復胖機會高,而異物置入的缺點也隨著時間一一浮現,包含食道逆流,胃慢性穿孔,束帶滑位等等,整體胃束帶手術的病患因復胖或是異物反應需要重新手術的超過原總手術量的三成。而截至目前為止,取出胃束帶的手術量已經超過新置入胃束帶的手術。而大部份減重醫師已經不把這種可調式胃束帶手術當成他們第一線的減重手術建議。  時代會進步,我們會記得它曾經的風光,但經過歲月的洗禮,除非有新的應用,要不然胃束帶手術完全消失在減重手術的選項中已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一顆不夠,那你有沒有放兩顆?

圖片
一顆不夠,那你有沒有放兩顆? 胃內水球一直都被認為是最安全的減重手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胃內視鏡的方式在你的胃內放一顆400-700毫升的矽膠水球,利用水球來佔据胃內的空間,讓你無時不刻都會有飽足感,以期達到減少進食量,進而減輕你的體重。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  臨床觀察利用胃內水球的減重效果,理想的話,約可以減去體重的5-10%,這種效果對於減重手術的標準而言,是差強人意的。所以對於治療肥胖症而言,胃內水球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手術。但是,也就是這個但是,因為他安全,簡單,所以對於體重輕微肥胖的人來說,只想要減輕個幾公斤的人,也許它便有它的角色,所以很多醫美中心都把它當做是美容手術的其中一種。 胃內水球其實是一種自虐式的減重方式,當你的胃內被放置一顆佔据空間又無法消化的異物,正常的生理反應,就是想辦法要把它排除。結果就是,放置完的第一個星期,會不斷的胃絞痛,嘔吐,程度會讓你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當身體習慣了之後,雖然胃絞痛程度降低,但進食後容易會有乾嘔情況,you paid,you gain,這就是代價。另一個問題,就是矽膠水球必需在六個月後取出,取完後,就常會有反撲性的復胖。 商人的頭腦總是會動得比較快,當一顆水球的效果不盡理想,那就來兩顆,甚至三顆,這樣總可以了吧 ? 用胃鏡的方式置入太不舒服,就用膠囊式用吞的,用水太重,就用氣的,真是夠了。 最近,美國FDA啟動針對2015年總共五例胃內水球的包括胃部破裂而致死的案例展開調查,並認真考慮在胃內水球術加上可能致死的警語,顯示了這項廠商號稱安全的手術,並非是絕對安全的。

電一電讓你瘦一瘦 ?

圖片
想減肥嗎? 有需求的地方都會永遠存在著商機。 電流的逆襲 下定決心要減肥,卻按捺不住想吃的慾望 ? 天人交戰的結果又是明天再說 ? 如果有一種裝置,可以讓妳在妳想吃的時候,刺激妳一下,讓妳看著眼前的美食,頓時飽足感湧上,食慾全消,也許就不用再一次的明天再說了。 是的,妳想到的總會有人幫妳實現,美國FDA在2015年時就通過了一項減重手術裝置,一種類似心臟節律器的東西,利用腹腔鏡手術的方式將節律器的電极夾在胃食道交界的前後迷走神經主幹,再將機體埋在皮下。利用微電流刺激的原理偵測迷走神經的電流傳導,調節迷走神經的活動,達到減少胃蠕動,抑制飢餓訊息傳導,讓人產生飽足感,減少進食動機。在臨床實驗中,共157病患接受手術後,超過一半的 人可以至少減去超重體重的20%以上(呃..這很少咧..),並可以維持至少18個月以上。 啊,這就是電電就可以讓妳瘦一瘦的概念嗎 ?

瘋狂的手術創意

圖片
在十年內瘋狂的開完超過6000例減重手術後(好吧,我承認這裡有至少一半是灌水的數字,但我看好像很多人發新聞時也是如此啊...),最近還是有注意到一些關於減重手術的新進展,啊 現在的世界都是比狂的。 94狂的減重手術 談到肥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儘情的吃但是又可以無限的瘦,真有這么好康的事 ? 事實上今年六月美國FDA通過了一項減肥手術工具(AspireAssist obesity device),簡單來說,就是在你的胃裡裝一個管子通到體外,在你飽食的每一餐後半個小時,動手把管子開關打開,利用附加的吸引器,再把你剛剛吃下肚的食物引流出來。在臨床試驗中的111個病患,平均可以減去總體重的12.7%。 天哪,只能說為了能減重,真的可以無所不用其极,當真沒有极限。 兩年的效果看起來不錯 滿意度也很好 這真是個瘋狂的世界

減重手術的講古時間

圖片
身為一個專業的減重代謝外科醫師,為了要鼓勵飲水思源,偶而來點有點專業的嘴炮也是理所當然的。 講古時間 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例減重手術是發生在十世紀的西班牙, 據報,當時雷昂(Leon)國王桑丘(D. Sancho)是一名极度肥胖的男子,肥胖的問題導致他不能走路騎馬甚至拿不起一把劍。也因而如此讓他無法執行身為國王的職權,失去了他王位。然後,他被祖母護送到西班牙南部科爾多瓦(Cordoba),接受當時著名的猶太醫師Hasdai Ibn Shaprut的治療。 這名醫師縫合了桑丘的嘴唇,讓他只能透過秸稈餵食液體飲食,配合灌食混合了包含鴉片類的藥物。 利用這種极端的治療方式,國王桑丘成功減去了一半的體重,之後騎在馬上回到了雷昂,並重獲了王位。 沒錯,世界上第一例減重手術,就是把人的嘴唇縫起來不讓進食。聽起來很瘋狂,但一直到1977年甚至還 有牙科醫師在The Lancet(刺絡針)發表了一篇共16位病患利用上下鄂固定的方式做 為減重方法,聲稱與胃腸限制的手術有一樣的效果,但可想而知,移除了固定器之後,病患體重一樣會回昇。 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一些牙科醫師使用這種方式做 為減重的方法實施。 (圖片來自 Dr.Rothstein)

台灣減重手術真實發展史

圖片
今天的一則新聞 280公斤減到115 超胖 阿弟見證台灣減肥發展史 [2004年他因母親鼓勵,決定嘗試減肥治療,當時台灣還沒引進胃繞道手術等外科療法,他試過雞尾酒療法等各種藥物、胃內置放水球等治療最後都失敗。] 看到很感概,做新聞的變成廣告扭曲歷史,想了想還是得說 些實話以正視聽。 台灣第一台減重手術是於1981年由當時台大雷公 陳楷模教 授完成,是為胃隔間手術,陳楷模教授並於1987年發表了台灣第一篇共63例胃隔間手術長期追蹤效果的學術論文。而日本,則在1982年才由Iso Kawamura教授完成第一台胃隔間手術。所以,要論台灣減重教父,個人認為,小弟的老師公 雷公陳楷模教授才是不二人選。 1998年,李威傑教授完成了第一台以全腹腔鏡的胃隔間手術,要知道,在當時,腹腔鏡手術在器械及影像系統都非常克難的時代,這成就實在可貴。 2000年開始,李威傑教授陸續完成了台灣第一例腹腔鏡胃束帶手術,第一台腹腔鏡RY胃繞道手術,第一台腹腔鏡迷你胃繞道手術,台灣第一例胃袖狀切除(胃縮小)手術等等。 在這之前,大部份台灣人甚至大部份台灣醫師都還不太清楚減重手術的存在。 還有,目前全台灣減重手術累積手術量的醫院,是桃園敏盛綜醫院,已完成超過 6500 例的各式減重手術。 Kawamura教授與陳楷模教授

體重控制的鐵律

圖片
體重控制的鐵律 飲食 運動 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