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插柳卻意外爆紅的胃縮小(袖狀切除)手術

腹腔鏡減重手術在早期是被認為是高門檻的消化道手術,因為傳統減重手術本身涉及到許多需要非常熟練的腹腔鏡操作及縫合技巧。直到2000年時,Dr. Michel Gagner(註)因十二指腸轉位術(Duodenal Switch)在超級肥胖病患的高風險高併發症而提出以胃縮小(袖狀切除)手術做為超級肥胖症(BMI>50 Kg/m2)分期手術治療的先期手術,以期減少手術死亡率,然而這些計劃分期手術的病患在追蹤期間卻被意外發現有很大比例的人因為減重效果甚佳而不再需要已計劃好的第二期手術。自此以後,腹腔鏡胃縮小手術逐漸成為各國減重手術醫師的焦點。與傳統需要複雜的胃腸繞道手術不同,胃縮小手術只需要垂直切除約75%的胃部,能有效減少胃部容量但卻不影響正常的消化道機能,更不會有胃腸繞道因吸收不良造成長期營養素的缺乏以及常見的傾倒症候群。與其他單純限制型手術(胃隔間,胃束帶手術)不同,陸續被發現的改變腸胃內荷爾蒙機制及腸內益生箘落機制讓胃縮小手術在治療肥胖症引起的併發症效果也相當顯著。

胃縮小手術(圖片截自dranirudvij.com)


胃縮小手術的出現,恰恰好符合了減重醫學界所追求的簡單,安全又有效的期待,自Dr. M.Gagner發表後的15年內,很快速的接過了胃束帶手術的火炬,更在2013年後開始成為了全世界執行最多的減重及代謝手術,而且佔比也還在逐年上升當中。而在台灣,從2005年被引進後,也毫無意外的成為目前佔比超過六成的代謝減重手術。醫學常常都是這樣,一個無心的發現,卻改變了整個代謝減重醫學界的生態。胃縮小手術出現,讓許多消化系外科醫師得以簡單的跨過門檻,進入減重手術的世界,也讓減重手術的推廣變得更容易了許多。但也因為看似簡單的手術,讓許多人輕忽它許多的後遺症,手術併發症比例雖然不高,但處理不當卻常常是致命的。而術後高比例的胃食道逆流症,也埋下了日後發展的隱憂。


2011-2014全球減重手術比例
Obesity Surgery Sep.2017

胃縮小手術的出現,也造就了許多只有一招半式卻搖著旗號闖天下的偽減重外科醫師。事實上一位成熟的代謝重專科醫師的養成,需要的是熟悉各種代謝減重手術的操作及了解併發症的處理原則及方式,背後也需要管理師,護理師,營養師等的團隊合作,才能對病患有最大效益。反正事情總有正反兩面,時代的巨輪會繼續前進,究竟火速爆紅的胃縮小手術會不會只是劃過天上的流星,變成時代的眼淚,還有待時間的考驗,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註 : Dr. Michel Gagner是消化系微創手術界重要的大師,創下許多的第一,也是唯一純以手術登上NATURE期刊的外科醫師,有空再來專文介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沉冤得雪的迷你胃繞道手術

台灣減重手術真實發展史